青青草一区二区在线,模特啪啪视频,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站孕妇,91视频xxxxxwwwww

English  |  中文

聯(lián)系我們

禮品店

關于老甲

年表
您現在所在位置:首頁 > 關于老甲 > 年表 >
1936年

1歲至5歲
長城腳下河北省遵化縣雞鳴村跳出一個頑童;
老甲兄弟三人,行三,按族譜取名浩義,另有一姐一妹;
老甲生于戰(zhàn)亂,從小放牛、牧羊、拾柴、乞討,并親眼目睹過日本兵燒殺搶掠之慘狀;
母親略讀四書五經,為避亂,從城里下嫁鄉(xiāng)村,因此常拿出陪嫁的《芥子園畫譜》《醉墨軒》給兒時老甲講解,老甲耳濡目染對繪畫產生興趣;
曾經聽爺爺講過:古代有個畫匠,一次突然興起,在平地上鋪好白紙后,跳入盛墨的大缸,出來便在紙上走,再趴下伸開雙臂按幾下。站起來渾身再弄上墨,彎彎曲曲出現類似窩瓜秧一樣的墨線。就這樣,反復站起、坐下,就出現了一幅黑墨大窩瓜。 老甲說:這一生動的傳說,我至今不忘。這不就是中國大寫意的早期構想嗎;


 
1942年

6歲
開始上小學;
在金山寺小學階段,用鍋灰在墻上涂鴉;
圖畫課因畫杜魯門漫畫,曾得到老師“甲上”評語;


 
1952年

16歲
就讀于遵化一中;


 
1954年

19歲
中學畢業(yè)前夕,欲報考美術學院,聽美術老師趙霖“報考美術學院需學八年”一席話,遂打消此念頭;
步行至唐山,投考火車司機學校未果,后被部屬學校——北京工業(yè)管理學校錄取;
入學后卻未安心學業(yè),而是常在周日看畫展,或到書店“蹭書”,乃至大量臨摹、畫速寫;
出于不喜歡該職業(yè),實習結束行將分配之際,提出病退,在眾人惋惜的目光下注銷北京戶口,退學準備報考美院;
回家后,專心畫畫,父親母親對此事未出一言,反而村間非議頗多;


 
1958年

22歲
任村小教師;
后參加公社水利工程建設;
騎車進京趕考,靠一桿鉛筆及過硬的速寫被北京藝術師范學院美術系(1960年更名為北京藝術學院)錄??;
校方邀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葉淺予、蔣兆和等來授課,受益匪淺;
其速寫因挪樹換位,得吳冠中先生賞識,稱“畫就應該這么畫”;


 
1961年

25歲
7月,因畢業(yè)創(chuàng)作《春》《夏》《秋》《冬》工筆畫獲師生嘉許,并被留校任教,為工筆畫教授陳緣督先生助手;
藝術行旅之寫實加政治時期,自此開始;


 
1962年

26歲
秋,因精簡機構被下放到北京市朝陽區(qū)文化館;


 
1963年

27歲
8月1日,去北京東郊金盞,參加農村階級斗爭,畫村史連環(huán)畫;
年末,村史連環(huán)畫《金盞村史》 在北京市委機關刊物 《支部生活》刊登;


 
1964年

28歲
6月,《給群眾美術工作者的信》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美術》月刊刊登;
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連環(huán)畫《金盞村史》觀摹展;
為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五畝麥子》和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小說《集古村恩仇記》等書籍繪制插圖;
赴天橋地區(qū)參加城市“四清”;


 
1966年

30歲
作為“文化大革命”工作隊隊員,派往北京市繡花廠;
到紅衛(wèi)兵接待站搞接待,辦油印小報;


 
1967年

31歲
到京密引水工地負責編輯工地小報;


 
1968年

32歲
9月,與南磨房公社社員宋大萍結婚;
創(chuàng)作《溫榆河組畫》,參加北京市美展;


 
1971年

35歲
進入藝術創(chuàng)造“回歸和探索期”;
重新對傳統(tǒng)進行研究并探索沒骨畫,又嘗試潑墨、潑彩法;
接受中國革命博物館邀請,創(chuàng)作黨史畫,赴瑞金、井岡山搜集創(chuàng)作素材;
應邀接受人民美術出版社領銜組織六集連環(huán)畫《艷陽天》創(chuàng)作任務;


 
1972年

36歲
10月,連環(huán)畫《艷陽天》(第一集)入選“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三十周年全國美展”;
作品《挖河組畫》參加北京市美展;


 
1974年

38歲
連環(huán)畫《艷陽天》(第二集)出版,入選“全國連環(huán)畫、中國畫展覽”;


 
1975年

39歲
10月初,赴陜西戶縣考察農民畫,在西安拜訪石魯;
連環(huán)畫《艷陽天》(第三集)出版;


 
1976年

40歲
連環(huán)畫《艷陽天》(第四集)出版;
隨后,《艷陽天》第五、六集因時事變化而夭折;
已出版四集,后被輯入《新中國美術圖史:1966—1976》(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王明賢、嚴善著);
此間,時風有“國畫變?yōu)樗孛枋?rdquo;,老甲倍覺誤入歧途,怒而將展覽過的“素描國畫”焚燒,并將視線轉向八大、青藤;
開始研讀中國畫理論,心儀文人寫意作品;


 
1978年

42歲
由北京畫院院長崔子范推薦,調入北京畫院人物畫創(chuàng)作室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


 
1979年

43歲
赴甘南寫生,改變了老甲的藝術走向;
他談到: 到甘南寫生,原本想以藏族題材畫大寫意會出效果,但在此看見山坡上的牦牛群,似乎像是墨團在滾動,遂對此景格外入迷,并開始用筆墨來畫牦牛;
曾畫過一幅表現牦牛的畫,好像進入到大潑墨圈子。從畫牦牛又想到馬,我想在馬上做實驗。連續(xù)跑了幾趟內蒙古草原,感覺畫套馬要比畫牦牛更有力度。草原地平面很大,空間很寬、很遠。征服與被征服這個主題,貫穿世界上一切事物。馬的掙脫、嘶鳴、爭斗的緊張場面,是一種社會縮影。 此間,潛心研究黃庭堅書法并臨帖。老甲從中發(fā)現,中國書法早已解決了書寫與意象的統(tǒng)一問題,并著手解決寫意繪畫中的“筆墨造型”和“造型筆墨”的難題。老甲談道: 書法的形象是單純的筆畫,而人物或馬有復雜結構,而拋棄結構難以表現形象,這樣就有一個解構與改造過程;


 
1981年

45歲
藝術創(chuàng)作進入由繁到簡、由弱到強的蛻變期,亦可稱為以心墨為主的“黑色時期”;
以《巴特爾》面世為起點,創(chuàng)作了一批作品并奠定了繪畫風格;
《待》及系列表現惠安女生活的作品面世;
6月,作品《飛》參加1981年度北京市美展并獲優(yōu)秀獎;
8月,參加在加拿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舉辦的“北京畫院作品精選”畫展;
作品被抓鬮兒搶購,消息在畫壇不脛而走,其探索壓力大大減緩;
9月,赴南京、黃山、紹興、定??疾鞂懮?;
11月,赴四川、九寨溝、三峽寫生,歷時半月;


 
1982年

46歲
6月,創(chuàng)作《人之初》第一稿;
作品《血跡》參加“北京畫院建院二十五周年展”與作品《高原行旅》《梅妃》輯入同名畫集;
后來老甲曾撰文稱: 《血跡》是一幅失敗的作品,最突出的缺點是散、亂、變化而無整體。它改變了我的思維,開始進行大膽的簡化與概括。這是一段較長時間的造型與筆墨的革命。刪繁就簡是中國畫的根本精神,或說是寫意本質。是弱形而強神,神以筆出;
9月,作品《回來!》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北京畫院和日本南畫院聯(lián)展”并輯入同名畫集 ;


 
1983年

47歲
2月,北京畫院在福建、江西舉辦“北京畫院中國畫巡回展”,與展覽團同行,赴福州、廈門、惠安等地參加活動,考察、寫生,歷時半月;
9月,到甘肅華亭和莊浪寫生。隨后輾轉到青海塔爾寺、海北州剛察、海西州天峻寫生,歷時兩個月;
11月,日記記載: 世界上的東西有規(guī)律,而又無規(guī)律,每突破其所謂的規(guī)律,就是一個大革命、大破壞,也許是一大躍進;


 
1984年

48歲
6月,崔子范提醒說:“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欣賞你的作品。你的畫是給一部分人看的。”此番道理對其產生深遠影響。隨之,日記記載: 愈概括,愈含蓄,愈簡潔愈好,這就是欣賞者與作者共同完成藝術品的制作。藝術大家是不能遷就觀眾的。 具有高深技藝,而有百分之百抒其情懷的自由,是藝術達到高峰的條件;
9月,赴科爾沁草原寫生,其間,在白城為業(yè)余美術愛好者授課,歷時十日;
作品《荷花》《藏女》輯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青年花鳥畫選》和《全國中青年人物畫選》;
代表作《鐵流》面世。日記記載: 八十年代初,一種圖新的強烈情緒,如烈火燃于胸膛。可以說每天都在思考,不走老路,建立自我樣式。從哪里入手?當然還是馬?!惰F流》便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面世的。作此畫,這也是一種自我示威。一切新東西,都如鐵流一樣勢不可擋!作品強調氣勢,但如何達到,就必須整體組合,這樣就大膽地隱去馬形。這樣處理,西畫并不新鮮,但中國畫尚無先例;


 
1985年

49歲
開始形象的抽象試驗,日記記載: 將畫結構變成書寫,但仍保留鼻子與衣帽等大體結構。馬的主要改造,是將馬腿與軀干分離,尾巴也開始分離;
代表作《乙丑年》與《功臣》面世;
9月23日,赴內蒙古草原寫生,歷時40日;
作品《李清照》等10幅參加中國美協(xié)、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主辦的“今古風情”展覽,展覽陸續(xù)在中國美術館、香港和新加坡舉行;
若干作品輯入香港集古齋出版發(fā)行的《五岳三山 今古風情——中國畫家十五人聯(lián)展作品選集》。此次展覽,使老甲的藝術風貌受到北京畫壇的肯定,亦是其由邊緣走向主流的發(fā)端;
作品《草原行》陸續(xù)在上海《文匯報》《中國畫》季刊刊登,輯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義務教育美術課本(試用本);


 
1986年

50歲
6月,赴新加坡參加“聯(lián)合晚報報業(yè)中心‘1986年世界華文書展’”活動;
8月,赴新疆阿克蘇、喀什、庫車、英吉沙、莎車、拜城等地寫生,其間,考察克孜爾千佛洞、吐魯番、火焰山、高昌古城、香妃墓及敦煌壁畫,歷時約五十天;
代表作《科爾沁草原之秋》(又稱《巴特爾》)面世;
多年后在隨筆中寫道: 形象的再造,筆墨規(guī)律的尋找,通過千百幅畫的錘煉,不斷補充新感覺,建立新程式,這幅《巴特爾》是我數年后的有意識的小結。它體現了我的藝術追求,它凝重、渾厚、博大、簡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度感;
代表作《草地上》、《牛影》與《快樂的穆斯林》面世;
多年后,其隨筆《老甲畫?!穼懙溃?我喜歡畫它們在曠野奔騰,牛與塵土在大地上滾動,畫孤獨的公牛在一望無際的草地上呼叫,畫它們被人戲弄后的無奈與憤怒,畫它們與老鼠的對話,畫小牛追逐媽媽,畫它們無處發(fā)泄的力氣,寬大的胸脯,高聳的頸項,如刀的牛角,地動山搖般的腳步,悶雷般的吼聲。當他們忍無可忍而激怒時,會瞪著發(fā)紅的血眼,閃電般地沖刺。當聰明的人狡黠地與它挑逗,它會像勇士一般沖向人群,沖向對它們不道德,不恭敬的人類!這時的它們是無畏的英雄豪杰,是正義的斗士。 我喜歡她們這種精神、這種形象,以及它們每個動作,每塊肌肉的凸起和收縮。這是力的符號,是活躍的生命力;


 
1987年

51歲
6月,參加國際藝苑基金會主辦的“國際藝苑第一屆水墨畫展”;
5幅作品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藝術館收藏;
8月,赴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寫生;
作品參加文化部對外展覽公司主辦的赴美國、非洲以及東歐等地舉行的“當代中國畫展覽”;
作品《雙牛圖》由中國畫研究院選送,參加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的“中國繪畫展覽”;
作品《雙?!贰断娜铡穮⒓?ldquo;中國畫研究院首屆中國畫展覽”;
被評為一級美術師;
代表作《人之初》系列及《紅鬃烈馬》系列逐漸面世;
隨筆寫道: 人之初,藝之初,畫之初——美的升華;


 
1988年

52歲
1988年至1998年成為老甲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色彩試驗時期”,其間《快樂的草原》等色彩為主的作品面世;
3月,作品參加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當代中國畫展”;
10月8日,由北京國際藝苑基金會和北京畫院主辦的“賈浩義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取得轟動效應,系進入“黑色時期”以來,藝術創(chuàng)作的全面總結;
一批探索性作品得到廣泛認可,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賈浩義畫集》,崔子范題簽;
《雄聚草原》《青海湖畔》《燕山婦女》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
11月, 《北京周報》(德文版)刊登德國柏林美術學院副院長費迪納教授和德國洪堡大學亞洲學院費璐教授的評論《畫如其人——觀賈浩義畫展》。摘要: 他的畫富于表現力和力度,一種獨特的魅力溢于畫面。我認真地品味,更多地激發(fā)出我的幻想,以及我對個體生活的處境和人類發(fā)展問題的聯(lián)想;
代表作《眾志成城》《毛澤東》面世;


 
1989年

54歲
5月,作品《巴特爾》隨2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5位藝術家一起,參加法國嘟歐拍賣行(DROUOT)舉行的“拯救威尼斯和中國長城義賣”;
12月,赴貴州、云南寫生,歷時18天;
作品參加文化部對外展覽公司在莫斯科舉辦的“現代中國畫展”,被蘇聯(lián)文化藝術基金會收藏;
10幅作品在美國哈佛大學展出;
作品《人之初》參加摩納哥皮埃爾王子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十四屆國際現代藝術大展”;
代表作《快樂草原》面世,老甲稱: 開始時,大膽潑灑并看到一點曙光。后來八尺《快樂草原》完竣,從中感到色彩的可為。再后來以紅、藍、黑為主色繪制了大批作品,都是這一思路的延續(xù)。與此同時仍然繼續(xù)著單一墨色的探索;


 
1990年

54歲
4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迎春花》季刊發(fā)表陳思(郎紹君)的評論《走出兩難之境——我看賈浩義的畫》和《巴特爾》等代表作16幅,郎紹君文章指出: “老甲首先否定的是‘寫生狀態(tài)’。” “老甲還否定了他的‘連環(huán)畫習慣’。”“在國畫特征方面,老甲還有一個極為大膽的嘗試:不要濃淡或弱化濃淡,直以焦墨刻畫對象”。 “老甲在掌握了墨韻層次的技巧之后而轉向相對極端,進行的恰是一種高品位的探索,不是胡來。而且也是他追求力量和氣勢的美學目標所需要的”;
9月,赴甘肅、寧夏寫生,此間,對寧夏固原縣美術愛好者進行輔導;
代表作《草原八月》《科爾沁草原》面世;
《草原八月》在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大廳懸掛,且長達6年,進一步被國內外的收藏家和藝術機構所關注,并引發(fā)連鎖效應;
同年,作《美軍轟炸伊拉克》五幅,款識中指出: “而今海灣戰(zhàn)爭已經成為歷史,但那里仍不平靜,伊拉克內部又起戰(zhàn)火,老百姓一直充當玩火者私欲的犧牲品。”;


 
1991年

55歲
8月,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老甲畫集》;
10月底,赴內蒙古草原和陜北寫生,往返歷時20天;
11月,參加北京國際藝苑基金會舉辦的“第四屆水墨畫作品展”;
12月,瑞士米歇爾·邦戈特(Michel Baumgartner)博士的評論《突如其來的畫展》中稱贊老甲的作品: 這是對力量的歌頌,是對和平與寧靜的追求;


 
1992年

56歲
3月,《中國日報》以半個版面篇幅刊登評論文章《賈浩義:在他的畫中傳輸力量與情感》及其代表作;
8月,北京畫院主辦的“賈浩義畫展”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行,展出作品65幅,兩幅作品被該館收藏;
10月,《中國青年報》刊登劉曦林的評論文章《寫意與陽剛之美——老甲藝術漫說》;
同月,北京畫院主辦的“老甲畫展”分別在北京畫院和北京日壇公園舉行,展出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作品百余幅;
《中國畫》編輯部召開作品研討會;
作品入選臺灣隨緣藝術基金會和藝術潮流(香港)出版社出版、廖文主編的《中國大陸中青代美術家百人傳·國畫篇》;


 
1993年

57歲
2月,《江蘇畫刊》刊登陳傳席的評論文章《若有一筆是畫也非畫—說老甲(賈浩義)的畫》,之后還寫過幾篇評論文章;
作者稱贊: “有人說他的畫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哲學,是一種用來解釋中國畫博大宏深思想內涵的全新美學觀念,頗有道理” “創(chuàng)造了自古沒有的畫法”;
4月,北京畫院主辦的《中國畫》(總第58期)發(fā)表以《重錘敲大鼓》為題的老甲作品研討會紀要,并刊載老甲隨筆《隨想一、二、三》以及作品19幅;
9月,深圳《蛇口消息報》刊登王魯湘的評論文章《老甲的感覺》。作者在文中指出: “他畫的是感覺”。是“舍形而悅影”的感覺。 “在老甲的畫中,知覺完整、凝固、冷靜,客觀被舍棄,僅留存感覺中最強烈的印象,即畫家經驗中最深刻的剎那”;
11月,參加榮寶齋主辦的赴美國“百年中國畫展”開幕式,隨后與美方藝術家進行交流,并考察大都會等美術館;
作品爭鳴集《老甲——畫壇內外如是說》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代表作《呼倫貝爾的漢子》面世;
款識: 畫就是畫家自己,畫與畫家一樣具有豐富的情感。畫也應隨著畫家情感變化而變化,也應有嬉笑怒罵,因而它的表現形式也必然是非常豐富的。這就是中國的寫意畫永無止境的原因之一,它隨心而動,是心之畫;


 
1994年

58歲
7月,赴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出席東亞日報社、衣戀集團主辦的“賈浩義招待展”開幕式,韓國政要為畫展剪彩,逗留半月間,行蹤及作品在媒體迭現,洪正吉牧師在衣戀集團出版的大型畫集序言中寫道: 賈浩義的畫超越了東西方的繪畫藝術。他用猛烈的筆鋒,打破了東西方繪畫藝術的界限,用東方繪畫材料充分體現了西方美術的表現力;
為避世事煩擾,在京郊大山村租賃畫室三年,直至老甲藝術館落成;
《渾然天地系列》山水畫創(chuàng)作,代表作《山影》《鐵壁》《崢嶸》《紅霞》等大量代表作在此間面世;
作品《草原的兒子》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獲優(yōu)秀作品獎;
代表作《草地交響》、《群騎》(漢子們)、《七月》等面世;


 
1995年

59歲
與北郊農場合作, 始創(chuàng)老甲藝術館,從設計草圖到一草一木,皆在老甲指揮下完竣;
12月,赴新加坡,出席天都畫廊在河畔藝術中心舉辦的“賈浩義新加坡‘草地風’畫展”,出版同名畫集;
代表作《草地風》《莊子之舟》面世;


 
1996年

60歲
6月,作品輯入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余暉編著、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人馬畫——中國美術圖典》;
作品輯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畫卷》;
代表作《紅黃藍》面世;


 
1997年

61歲
3月,老甲藝術館創(chuàng)作室成立;
6月,赴法、意、德、比利時、瑞士等8國家進行考察;
10月16日,老甲藝術館開館儀式暨“老甲新作展”開幕,所展出的《渾然天地系列》山水畫,一改以往的毛筆與簡約,采用板刷,構圖飽脹,備受畫壇關注。畫展前言寫道: 我視宇宙為一團氣,并以它為我繪畫的出發(fā)點。我的山水畫力圖傳達這種感覺,它不單是氣韻生動的含義;
代表作《沉重腳步》、《巴特爾》等面世;


 
1998年

62歲
10月,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舉辦“老甲——草地風情畫展”;
同年,為捐助母校遵化一中遷建,捐贈作品54件;
11月,《美術》雜志發(fā)表韓國亞洲美術館館長李在興的評論文章《認識老甲》;
代表作《長墻》、《秋爽》、《七雄圖》面世;


 
1999年

63歲
1月,參加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跨世紀中國畫名家21人展”,展覽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作品輯入同名大型畫集;
9月18日,吳冠中先生攜夫人來老甲藝術館做客,對作品給予肯定;
10月,作品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
代表作《墨跡》《方筆之駒》面世, 關于方筆,老甲寫道: 對于我本人再革命也革不到哪去!搞電子老不記得哪個鈕是干什么的,擺“垃圾”又沒那等勇氣!宣紙上用板刷也是壯著膽子來的,盡管如此我仍然贊成不斷“革命”。 新鮮、好看、有所啟迪,是我的指導方針;


 
2000年

64歲
1月,母校遵化一中舉行盛大捐贈儀式,接受老甲54幅作品拍賣所得200萬元人民幣;
9月,隨韓國衣戀集團組織的藝術考察團考察俄羅斯20世紀繪畫藝術;
10月,人民出版社主辦的《新華文摘》發(fā)表陳傳席的評論文章《馬之不同—徐悲鴻、黃胄和老甲畫馬之比較》;
12月,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留學生、研究生和山水畫本科四年級學生以及進修生三十余人,到老甲藝術館參觀并聽取老甲的藝術講座;
作品《漢子們》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藝術創(chuàng)作進入第四階段—盡可能擴展與完善自我時期;
代表作《載重者》、《新世紀》、《2000年》等面世;


 
2001年

65歲
9月,作品《呼倫貝爾的漢子》入選文化部、中國美協(xié)等單位主辦的“中國百年中國畫展”,展覽精心遴選1901—2000年間542位國畫名家的551件作品,作品輯入同名畫集并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代表作《走過冬天》、《榮歸》等面世;


 
2002年

66歲
1月,“2002老甲中國畫巡回展”在石家莊市博物館舉行,并舉辦作品研討會;
7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車永仁主編的《老甲大寫意畫集》面世,隨后在潮陽區(qū)文化館舉辦首發(fā)式;
8月,作品《巴特爾》《呼倫貝爾的漢子》被收入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人物畫全集·人物卷》;
馬、牛、鷹、人物等作品被陸續(xù)收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車永仁主編的《國手畫典》系列叢書;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龍瑞等一行來老甲藝術館座談,后訪談錄在《美術觀察》刊登;
10月,“老甲藝術館成立五周年暨老甲藝術館創(chuàng)作室第二回作品展”在老甲藝術館舉行,出版紀念畫集;
同月,出席母校遵化一中紀念建校百年和遷址慶祝大會暨老甲捐贈紀念碑揭幕式;
同月,代表作《摩登時代》參加在廣州舉行的“全國畫院雙年展”;
老甲撰文稱:《摩登時代》等作品的面世,是受當時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以及大量的十八世紀西方藝術作品的引入,時尚潮流的千變萬化,電視媒體的開放等等,都影響了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對此,我作了擬人化處理;
12月,作品參加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主辦的“世紀風骨—中國當代藝術50家”作品展;
同年,日記記載: 真正的大寫意對別人來講,是創(chuàng)造一種新美,對畫家來講,是傳遞對當下天、地、人的一種認識,一種情緒的訴說;
代表作《公?!?、《足跡》、《?!返让媸溃?/span>

 
2003年

67歲
4月,美國內羅華州大學教授羅伯特(Robert.Solso)出版專著《藝術心理學和大腦意識的發(fā)展》,該書對老甲作品《騎手》及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委拉士貴茲、德拉克洛瓦、畢加索等世界級藝術家的作品進行了分析,《騎手》刊于封面;
5月,作品參加“北京大學100周年校慶中國畫大展”,被該校收藏;
12月,作品參加法國“中國文化年”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風情——當代中國畫作品展”;


 
2004年

68歲
5月,受韓國衣戀集團邀請,率老甲藝術館創(chuàng)作室全體成員赴漢城(今首爾)麥粒美術館(MLIAEL)舉辦“老甲藝術館創(chuàng)作室畫展”并出版同名畫集;
8月,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黃賓虹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系列展覽”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老甲獲中國藝術研究院頒發(fā)的“黃賓虹獎”;
10月,作品參加“新寫意的水墨邀請展”,作品《干杯》、《壯年》參展 ;
作品《深深的腳印》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12月,代表作《鐵流》獲法國第十二屆索穆爾國際馬藝大展評委會特別獎;
同年,代表作《蒼生》《牛首》《青春舞步》面世;
對于《蒼生》的創(chuàng)作動因,老甲寫道: 脫離了對單體的描寫,脫離了八大傳統(tǒng)中國畫的變現方式,脫離了1+1=2的形式,當社會風起云涌,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變革有種排山倒海的感覺,用點來表現人流的涌動,與當時社會發(fā)展的迅猛,有直接關系;


 
2005年

69歲
3月,入選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舉行的“當代國畫優(yōu)秀作品展——北京作品展”;
8月,赴新加坡出席藝溯廊舉辦的“墨魂·賈浩義新作展”;
10月,作品《騎手》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參加“當代中國書畫名家——紀念故宮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展覽,收入同名大型畫集;
11月,陳傳席的著作 《畫壇點將錄——評現代名家與大家》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輯入《非常大寫意的畫家——老甲》;
代表作《青春》、《麗人行》、《干杯》、《雙雄》、《草原潑墨》、《憤怒》等面世;


 
2006年

70歲
10月,作品及評論收入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主任邵大箴主編、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畫壇》精裝大型畫冊;
母校遵化一中設立永久性陳列室“老甲藝術之路”;
代表作《頭馬》《藏女》《三兄弟》面世;


 
2007年

71歲
1月,作品參加在炎黃藝術館舉行的“水墨雄風畫展”;
4月,赴浙江省紹興市參加“現代繪畫史·代表畫家作品展——陳傳席2007年學術提名展”。展覽序言寫道: “老甲的畫一反常態(tài),卻用濃墨大筆橫掃,宣泄力和勢,如十級狂風海嘯,發(fā)人振奮。古人畫有工筆,有寫意,其后有大寫意,到了老甲,發(fā)展為“非常大寫意”,真畫界之“又一村”也”;
10月,舉行“老甲藝術館成立十周年慶典暨紀念展”;
11月,應邀擔任“重慶立場——中國當代藝術大展”藝術顧問并參加展覽;
12月,作品參加由中國文化部主辦在中華世紀壇舉行的“東方視覺——中韓現代藝術展”;
代表作《壯哉青春》《西班牙斗?!返让媸?;


 
2008年

72歲
1月,作品參加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世界美術大會;
2月,出席“2008年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年度全會”,獲2007年度評委會杰出藝術家獎;
3月,作品《西班牙斗牛士》參加“同一個世界——中國畫家彩繪聯(lián)合國大家庭藝術大展”,展覽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并在歐美主要城市巡展;
6月,赴日本東京出席“‘同一個世界’巡回展·日本站”開幕式;


 
2009年

73歲
1月,作品輯入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國畫經典1908—2008》;
12月,作品參加在安徽博物館舉行的“筆墨風格——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0年

74歲
7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賈浩義》,輯入代表作128幅;
8月,參加“紀念中國印度建交60周年繪畫藝術展”,獲印度駐華大使蘇杰生頒發(fā)的“印中友好藝術家”證書展覽由印度駐華大使館主辦;
10月,隨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代表團赴臺灣進行系列文化藝術交流;
同月,《河北日報·文化周刊》和《藝術實錄》叢書刊登老甲撰寫的《吳冠中先生二三事》;


 
2011年

75歲
2月,《肥豬拱門》、《渾然天地》等四幅作品參加“蛻變.籬笆墻外展覽”,此次展覽邀請中國、比利時24位60歲以上頂級藝術家作品參展,展覽先后在天津及比利時圣尼克拉斯博物館舉行,策展人為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榮譽院長睿夫;
6月, 作品《大草原》參加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國美展”;
10月, 作品《馬》參加“東方既白——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中國畫作品展”, 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11月,作品參加“水墨中國——中國當代國畫精品展”,展覽在葡萄牙里斯本東方博物館舉行;


 
2012年

76歲
1月,參加武漢美術館舉辦的“‘水墨文章·當代水墨研究系列展第一回--寫意精神作品展”,代表作《青春舞步》《草原揮墨》被武漢美術館收藏;
4月,許曉生主編的《當代國畫大家范本鑒賞·花鳥卷——大家講堂:賈浩義》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
7月,殷雙喜主編、范勝利著的《 當代中國畫文脈研究——賈浩義卷》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9月,由民營企業(yè)家馬鴻鳴投資興建的遵化市老甲美術館開館;
同月 作品參加“今日京華·中國國家畫院作品展”;
10月,“老甲藝術館成立十五周年慶典暨水墨張力—老甲師生畫展”開幕;
出版《1997—2012老甲藝術館》;
11月,作品《雙騎》參加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行的“中國美術世界行——中國當代美術精品展”;


 
2013年

77歲
1月,參加中國國家畫院與中央新影集團聯(lián)合攝制的大型紀錄片《歲月丹青》的拍攝,該片選取60位年齡在70歲以上在世的藝術上有突出建樹和貢獻,作品在共和國社會發(fā)展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美術家為拍攝對象;
3月,《草地上》等14幅作品參加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中歐藝術對話·中國斯洛伐克藝術展”,展覽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
8月,冬鳴主編、遵化老甲美術館馬鴻鳴出品的《老甲美術館藏畫——老甲卷》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10月,三幅作品參加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舉行的“寫意中國——2013美術作品展”;
同月,赴山東美術館出席國家文化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全國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開幕式,特邀作品《較量》參展并獲優(yōu)秀作品獎;
同年,被聘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chuàng)作中心特邀藝術顧問;


 
2014年

78歲
4月,《美術》刊登中國藝術研究院劉驍純研究員的文章《思風發(fā)于胸臆 墨泉涌乎筆端——賈浩義的意義》和代表作多幅;
5月,作品《莽莽草原》《套馬手》等參加的“世界汗血馬協(xié)會特別大會暨中國馬文化節(jié)”活動,展覽在太廟舉行;
9月,作品《迅風》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9月,作品參加尼泊爾藝術節(jié)——“圣園雅集繪畫藝術展”;
老甲等藝術家獲頒“尼泊爾大使獎”;
12月,《莽夫》系列等四幅作品參加“寫意中國——2014中國國家畫院年展”;


 
2015年

79歲
7月,經過兩年的梳理,從數千張作品中篩選百余幅精品,在中國美術館1、8、9廳舉辦大型回顧性展覽——“大寫者老甲”,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北京畫院等單位主辦;
由車永仁主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老甲大寫意》(八卷本),及系列文獻集;


 
2016年
5月,渾然天地間--老甲大寫意作品展,北京畫院美術館,并向北京畫院捐贈代表作12幅,其中包括《人之初》,《天地神游》,《春來了》,《抓馬》,《牛首》等